中新网福建新闻4月29日电 (叶秋云)中医药文化如何获得年轻人的信赖和关注,是中医药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面临的新挑战。近日,福建省级非遗周氏喉科传承工作室揭牌仪式在福建生物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师生活动中心举行,助力传统中医药“破圈”发展。
据悉,周氏喉科外治法创始于1868年(同治七年),传承七代至今已150多年,从未间断,是福建民间中医传承发展的一个缩影。今年2月,福建省人民政府公布第七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周氏喉科外治法”入选。
福建生物工程职业技术学院院长龙敏南在致辞中表示,希望工作室成立后,能借力学院中医药技术传承专业委员会主任单位的平台,进一步强化合作意识、创新合作机制,共同探索中医药非遗文化的适宜技术的应用研发。
“周氏喉科外治法”第六代传承人周国禹也表示,希望与学院共同努力,进一步挖掘非遗技艺,加强学术科研和文化传播方面的研究,提升非遗技术服务社会的能力,同时依托学校的平台,培养更多中医实用技能人才。
现场,周国禹、龙敏南一同为福建生物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周氏喉科传承工作室揭牌。“周氏喉科外治法”第六代、第七代传承人被聘为福建生物工程职业技术学院首批非遗形象大使。
此外,为了让在场师生切身感受非遗技艺,“周氏喉科外治法”第七代传承人俞婷婷等分别进行嗓音养护、抓龙筋手法、颈咽操展演等传统技艺展示。
据了解,俞婷婷是福建生物工程职业技术学院的一名教师,于2020年向周国禹拜师学艺。其间,她借助高校科研平台,收集非遗项目有关资料并加以论证,同一批感兴趣的学生推广“周氏喉科外治法”相关技艺。2020年,相关项目还获得福建生物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优秀奖。
俞婷婷表示,被民众认可和接受,是中医药项目延续和保护的前提条件,这样才能形成良性循环。“我们传承人团队一致认为,只有充分实现非遗文化和技能的价值,才能真正落实传承和创新。”(完)
QQ:
手机:abc0625999
微信:abc0625999